距离2022年上半年教师招聘面试
【考试咨询】全国教师资格证交流群:705229558|微信公众号:展鸿教育|洪老师:15336536002
全国教资招考公告|全国教师历年真题|32学院免费课程|面授班级
1.概念
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,也就是说,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、受事者,而不是主动者、实施者。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: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,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,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,也叫意念被动句。
2.类型
(1)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
①用“于”表示被动关系。
用介词“于”引出行为的主动者,“于”放到动词后,它的形式是:“动词+于+主动者”。
例如:
王建禽于秦。(禽,通“擒”) 句中的“于”用在动词“禽”的后边,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“秦”,表示被动。“于”可译为“被”。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:一是主语是被动者,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“于”。
②用“见”来表示被动关系。
在动词前用“见”或又在动词后加“于”引进主动者。它的形式是:“见+动词”或者“见+动词+于+主动者”。
例如:
A.秦城恐不可得,徒见欺。(司马迁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B.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。(司马迁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)
③用“为”表示被动关系。
“为”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,它的形式是:“为+主动者+动词”或者“为+主动者+所+动词”。
例如:
A.若背其言,臣死,妻子为戮,无益于君。(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,我死了,妻子儿女也将被杀,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)
B.茅屋为秋风所破(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)
C.吴广素爱人,士卒多为用者。(司马迁《陈涉世家》)
D.今不速往,恐为操所先。(司马光《赤壁之战》)
E.有如此之势,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。(苏洵《六国论》)
F.不者,若属皆且为所虏。(司马迁《鸿门宴》)
④用“受”“被”“受……于”表示被动关系。
它的形式是:“被(受)+动词”或者“被(受)+动词+于+主动者”。例如:
A.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,能无怨乎? (“见”也表被动)(司马迁《屈原列传》)
B.予犹记周公之被逮,在丁卯三月之望。”(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)
C.吾不能举全吴之地,十万之众,受制于人。(司马光《赤壁之战》)
(2)古代汉语中无标志的被动句
指句子不含有被动词的被动句,也叫做是意念被动句,这种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志,但翻译时需要翻译成被动句。
例如:
①荆州之民附操者,逼兵势耳。(《资治通鉴》)这里的“逼兵势”是“被兵势所逼”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