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离2022年上半年教师招聘面试
【考试咨询】浙江教师交流群:287234887|微信公众号:浙江教师考试网
浙江教师招考公告|浙江教师历年真题|32学院免费课程|面授班级
(1)目的性原则
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,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,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。内容应结合教学目的,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置。所以,课堂提问忌不分主次轻重,为提问而提问,要有的放矢,紧紧围绕重点、针对难点、扣住疑点,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,避免随意性、盲目性和主观性。如果脱离这一点,往往会导致“问无实质,问多无趣”,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。
(2)启发性原则
我国古代教学名著《学记》中提出:“道而弗牵,强而弗抑,开而弗达”的教学原则,旨在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、启发,而不是强迫、代替。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,新学知识只有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,并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联结点,才能将新知识同化,才能牢固地掌握新知识。故在数学教学中,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引导、启迪学生的思维,使之应启而发,切思问学生“对不对”“是不是”“好不好”等这样的问题。
(3)适度性原则
课堂提问要根据思维“最近发展区”原理,选择一个“最佳时机”进行。适度性原则有两方面:
一方面,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和时间。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,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,反而破坏了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。但也不能没有提问,否则整堂课会毫无生机。
另一方面,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。没有难度或难度太大的问题,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。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,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,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,只有适度的提问,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。
(4)兴趣性原则
早在两千多年前,孔子就认为:“疑是思之始,学之端。”现代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,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,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,就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感知、记忆、思维和想象,从而获得较多、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。
(5)循序渐进性原则
提问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,考虑学生的认知顺序,遵循由浅入深,由易到难,由表及里等一系列规律,让学生能够拾级而上,循序渐进,步步深入。前后颠倒,信口提问,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。
(6)全面性原则
素质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,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够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,因此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,要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,切忌教室内有“被遗忘的角落”;要有亲切的态度,民主的作风,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,充分施展学生的自我个性,暴露学习中的问题;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,运用适当夸张的语气和鼓励、赞扬的言辞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。
(7)充分思考性原则
提问后适当的停顿便于学生思考,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,往往可以引出该生或他生更完整确切的补充,也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。
(8)及时评价性原则
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做出明确的反应,或肯定,或否定,或追问。恰当的反应可强化提问的效果,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反应,鼓励他们质疑问难,作深层次思考,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。千万不能说:“不对,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出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