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离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面试
【考试咨询】浙江教师交流群:287234887|微信公众号:浙江教师考试网
浙江教师招考公告|浙江教师历年真题|32学苑免费课程|面授班级
一、教学目标
1.了解汉赋的文学代表,知道汉赋的文学特色,能够正确评价汉赋。
2.通过史料分析法,了解汉赋的文学特色,提高提取信息和史料分析的能力。
3.通过对汉赋的学习,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,热爱和继承中国优秀文化,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,增强民族自豪感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1.汉赋的代表人物及文学特色。
2.正确评价汉赋。
三、教学过程
环节一:导入新课
教师让学生分享课下搜集的有关司马相如的资料,学生回答,教师引导:说起司马相如就不得不说到他写的赋,汉武帝还因读过他的赋提升其为中郎将,那汉赋到底有什么魅力呢?引发学生思考,进而导入新课。
环节二:新课讲授
(一)汉赋的背景
教师播放纪录片《中国通史》中关于两汉文化的片段,提问学生:什么是赋?汉赋有何特色?
学生观看后结合教材回答: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。赋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。
教师补充:汉初,国力较弱思想上无为,文化崇尚简朴,赋体文学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,汉武帝时代走向全盛阶段,成为了汉代的正统文学。
过渡:汉赋成为正统文学之后,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名家大作,我们继续了解一下。
(二)汉赋的代表及特点
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并提问:汉赋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有哪些?
学生回答:西汉早期的赋以贾谊的《吊屈原赋》最为著名,汉武帝时期以司马相如的《子虚赋》《上林赋》为代表,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为扬雄。东汉时期,班固、张衡的作品地位最高,如班固的《长杨赋》《西都赋》,张衡的《西京赋》《东京赋》。
教师出示材料并提问学生:汉赋四大家,一般是指西汉的司马相如、扬雄以及东汉的班固、张衡。那西汉与东汉赋的特点各是怎样的呢?
材料一:“地可垦辟,悉为农郊,以赡萌隶;颓墙填堑,使山泽之人得至焉;实陂池而勿禁,虚宫馆而勿仞。发仓廪以救贫穷,补不足,恤鳏寡,存孤独。出德号,省刑罚,改制度,易服色,革正朔,与天下为更始。”
——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
材料二:汉之西都,在于雍州,实曰长安。左据函谷、二崤之阻,表以太华、终南之山。右界褒斜、陇首之险,带以洪河、泾、渭之川。众流之隈,汧涌其酉。华实之毛,则九州之上腴焉。
——班固《西都赋》
学生回答:西汉早期的作品如贾谊的《吊屈原赋》等,借物抒怀,意境深沉;汉武帝时期的赋以气势恢宏、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,反映了当时文人气度的宏阔广大,时代精神的豪迈勇进,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。东汉后期长篇幅渐少,各种抒情写景的短篇小赋兴起,从而摆脱了长篇赋文辞铺张的弊病,意境更为清新活泼。
(三)汉赋的评价
教师展示关于汉赋评价的相关史料,提出问题:有人说汉赋华而不实,有人说汉赋宏伟壮观,你们是怎样看的呢?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,进行五分钟的讨论。
材料一:刘勰:“然赋也者,受命于诗人,拓宇于楚辞也。”
材料二:“假象过大,则与类相远;逸词过壮,则与事相违;辩言过理,则与义相失;丽靡过美,则与情相悖。”
——挚虞《文章流别论》
小组代表回答:一方面汉赋辞藻华丽,但也可以反映了时代风貌,有些汉赋经典还隐含着深刻的哲理,比如《子虚赋》《上林赋》对于汉武帝的奢侈进行了批判。但汉赋发展到后期,就一味地追求辞藻的华丽,而忽视了文章的内涵,最终走向衰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