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离2022年上半年面试

现在您所在位置: 首页  >   教师招聘  >   备考资料  >   面试技巧  >   说课技巧  >   小学道德与法治《感受生活中的法律》说课稿

小学道德与法治《感受生活中的法律》说课稿

【考试咨询】浙江教师交流群:287234887浙江教师招聘交流群|微信公众号:浙江教师考试网

浙江教师招考公告浙江教师历年真题32学苑免费课程面授班级

各位尊敬的考官,上午好!我是今天的XX号考生。

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《感受生活中的法律》。根据新课标的理念,对于本节课,我将以教什么、怎样教、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,从教材分析、学情分析、教学目标、教学重难点、教学方法、教学过程、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说课。

一、说教材

《感受生活中的法律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,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内涵,知道法律与纪律、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关系。作为本册教材开篇之课,努力利用好一切教学资源,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律,对法律的权威、作用有一定了解。

二、说学情

在《新课程标准》和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,研究和分析学情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,他们模仿能力强,好奇心强,但注意力时间较短;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法律常识,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深层的理解,以上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需要考虑的因素,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。

三、说教学目标

根据教材内容,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:

1.树立法治观念,知法守法尊法用法,在生活中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。

2.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,提高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的能力。

3.了解法律的含义,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,掌握法律的作用。

四、说教学重难点

基于以上分析以及学生特点,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为:

1.重点:认识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。

2.难点:树立法治观念,培养法治意识。

五、说教学方法

1.教法:作为一位教师,我深知一点:教学有法、但无定法、贵在得法。根据以上分析,本节课主要采用以案例分析法为主,以引导启发法和多媒体教学法为辅的教学方法,可以给学生直观感知,开拓学生思维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能性,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。

2.学法: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,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:小组讨论法和自主探究法,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,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。

五、说教学过程

为了实现教学目标,突破重难点,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。

(一)导入

良好的导入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扉,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,上课之初,我会给学生播放两张图片情景。第一张图片是:学生乘坐大巴去春游。第二张图片是: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去看病。然后提出问题: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?谈谈你们的感想。通过这样方式吸引学生兴趣,从而引出我们的课题:感受生活中的法律。

(二)新授

1.看一看

通过多媒体展示四张情景图片。图片一:一个女孩拿着自己的照相机拍摄;图片二:一个女孩在开心地上课;图片三:两名学生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;图片四:两名学生保护野生动物。这对这四个场景图片提问学生:以上情境中,他们享受了哪些权利和义务?你们还知道哪些权利和义务?学生回答,教师引导学生总结: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,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。

这一环节通过展示情景图片入手,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,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,活跃课堂气氛。

2.连一连

通过多媒体展示书中的活动园:学生阅读书中以下几个情景,并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,并且想一想这些情景对应的法律适用哪些领域呢?

学生发言,教师总结: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,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,发挥不同的功能。

接着,我会继续提出问题:说说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?小组讨论后回答。学生发言完毕,最后教师引导总结出:法律调整社会关系,保护合法权益,维护公共秩序。

这一环节通过小组讨论,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,方便学生整合思想,发表意见。

  • 1
  •  
  • 2
  •  

教师资格证各地QQ备考群

  • 加官方Q群方法:

    方式一:输入群号加群
    方式二:点击群号一键加群

  • 加群福利:

    加群即可免费获取历年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及各学科试讲教案、结构化题库及最新时政资料

浙江
江苏
安徽
江西
广东
湖南
湖北

教师资格证微信公众号

  • 关注官方微信方法:

    方式一: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
    方式二:加教师资格微信号“ntceedu

  • 关注福利:

    关注微信公众号免费领取笔试备考手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