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离2022年上半年面试

现在您所在位置: 首页  >   教师招聘  >   备考资料  >   全真模拟  >   学科模拟  >   高中语文《红烛》教学设计

高中语文《红烛》教学设计

【考试咨询】浙江教师交流群:287234887浙江教师招聘交流群|微信公众号:浙江教师考试网

浙江教师招考公告浙江教师历年真题32学苑免费课程面授班级

3.提问:诗歌的语言独具特色,这首诗每一节反复地以“红烛啊!”开头,“红烛”作为解读文本的关键词,它在每一节中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?

明确:这首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现红烛,而且更多的是一种隐喻。

诗歌的第一节是关于红烛颜色的隐喻,红烛的“红”象征着赤诚,隐喻着诗人理想的人格。诗歌的第二、三节描述的是红烛的结构隐喻,将红烛的烧蜡成灰比喻无私奉献的精神。从诗歌的第四节开始,诗人赋予红烛使命,寄予它热烈的期望,这是红烛的功能隐喻。

4.提问:第二节诗人以设问的形式发出疑惑思考,该如何理解?

明确:诗人将红烛拟人化,连续三个问句表示诗人对红烛的疑问。烧蜡成灰是红烛的属性,诗人运用反问的语气更强烈地提出既然蜡是红烛的躯体,火是红烛的灵魂,烧蜡成灰才能烧出它的光来,这是自然的法则。这里是将红烛的形体隐喻红烛烧蜡成灰释放光芒的属性,即通过牺牲自己带来光明。

5.提问:其中,诗人呐喊道“烧破世人的梦,烧沸世人的血——也救出他们的灵魂,也捣破他们的监狱!”这里“烧破”“烧沸”“捣破”三个词好在哪里?

明确:“破”字具有冲击力,能够体现红烛燃烧的彻底以及其燃烧的力量之大。“沸”是一个动态的过程,体现翻滚、汹涌之态。蜡烛要烧沸世人的血,激发他们的情绪,使他们为改变黑暗的现实而奋起。

6.提问:在第五节到第八节中,诗人提出疑问“既已烧着,又何苦伤心流泪”?这句话怎么理解?

明确:燃烧是红烛的使命,红烛是拟人化的形象,代表诗人。红烛是具有情感的人的形象,红烛燃烧之时便是他伤心流泪的开始。红烛越是伤心流泪,它的形象就越伟大。“流罢!”表示了坚决,要照亮这个黑暗的世界,只能彻底地流泪。

7.提问:在诗歌的最后,诗人对红烛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了总结——“莫问收获,但问耕耘”。这个“问”字有何意义?

明确:所谓耕耘指辛勤的劳动,诗人以此勉励自己要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放出光芒,为所信奉的主义奉献一生。以“问”直抵灵魂,将红烛的精神作为一生的信条和追求。前后有两个问,“但” 字用来强调后半句之“问”,体现了“耕耘”的重要性。

8.提问:你认为不同方面的隐喻对构成和生成作品的意境有何作用和效果?

明确:“红烛”是这首诗的诗眼,它是贯穿全诗的主心骨。诗人主要运用隐喻的修辞手法,从红烛的颜色隐喻、形体隐喻、功能隐喻、使命隐喻等几个方面建构起语篇,赋予诗篇深远的含义。

(四)巩固拓展,提升认知

提问:《红烛》是一首咏物诗。咏物,或托物言志,或借物抒怀。闻一多借“红烛”这一意象,言了何志,抒了何怀?

要求:结合时代背景,感受诗人情怀。

点拨:红烛烧蜡成灰,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牺牲自我;红烛伤心落泪,为创造光明而忍受各种苦痛;红烛以“莫问收获,但问耕耘”的价值诉求,追寻将个体无私奉献于并不美好的时代的决心……红烛的这些品质,代表的是诗人内心中秉持的价值观念。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社会大变革中,诗人怀揣赤诚的爱国爱民之心,可能通过自身的奉献而唤醒世人沉睡的灵魂,为世界带来“慰藉的花儿”和“快乐的果子”。可以说,“红烛”就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。

(五)归纳总结,深入理解

结合《红烛》,请学生谈谈对“青春的价值”的思考。

(六)实际演练,布置作业

1.课外选读《红烛》诗集中的其他爱国诗歌,下堂语文课上进行朗诵比赛。

2.学写一篇以爱国为主题的现代诗歌。

五、板书设计

红烛

颜色隐喻:赤诚的理想人格

结构隐喻:牺牲奉献的勇气

功能隐喻:照亮黑暗的社会

使命隐喻:无私奉献的精神

  • 1
  •  
  • 2
  •  

教师资格证各地QQ备考群

  • 加官方Q群方法:

    方式一:输入群号加群
    方式二:点击群号一键加群

  • 加群福利:

    加群即可免费获取历年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及各学科试讲教案、结构化题库及最新时政资料

浙江
江苏
安徽
江西
广东
湖南
湖北

教师资格证微信公众号

  • 关注官方微信方法:

    方式一:手机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
    方式二:加教师资格微信号“ntceedu

  • 关注福利:

    关注微信公众号免费领取笔试备考手册